首页 房产 宏大叙事下的生活分化

宏大叙事下的生活分化

每一轮策略都有相似之处,但每一轮策略带给生活的变化却是不一样的。如今新的一波加息周期,新的一波房地产刺激,好像再也难以重复上个周期的故事了。 1 人越老,越容易感慨,没想到这公众号…

每一轮策略都有相似之处,但每一轮策略带给生活的变化却是不一样的。如今新的一波加息周期,新的一波房地产刺激,好像再也难以重复上个周期的故事了。

1

人越老,越容易感慨,没想到这公众号都断断续续写了快六年了。很多人刚上大学关注,现在工作两年,很多人关注时单身狗,现在已经成家立业有娃,很多人关注时在一个行业,现在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行业。

周中抽空去参加了某个年轻朋友的毕业典礼,看着年轻人充满朝气相信努力就应该有对应的回报,突然觉得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又一个大循环构成的,不知道这些毕业生多年后会不会怀念和后悔当初的选择。

想起当年自己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的余波尚未结束,也是百废待兴,那时候互联网正是万众创业阶段,转眼十几年过去,只剩下大厂裁员,移动互联网时代走入末尾,从工具化到电商到平台再到共享,十年走完。

挺没意思的,没有永远增长的赛道,也没有永远稳定的生育率,也没有永远稳定的工作。

前几天看了个帖子,说这几年喧嚣甚上的“35岁工作危机”论,其实是这个时代把知天命的年纪提前到35岁了而已。我觉得特别妙。

以前人工作到50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有钱人都藏的很深,而且大家都有信仰,结婚生孩子按部就班工作就好。

后来改革开放年代,慢慢的一部分人开始觉醒了,知天命的年纪慢慢提前了。

到了现在,周围这些刚毕业的小孩都已经开始慢慢有知天命的萌芽了,可能是从高中开始就已经被这种分化的氛围围绕了,习惯了。知道自己什么水平什么家底该去做什么工作了。

“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现在还去大厂打工,是你爸不缺钱还是你家没能力给你送进机构里。再说了,真想奋斗不甘命运那你咋不去自己争取权力,跑去给大厂老员工打工卖命?“

社会稳定而固化之下,一代人比一代人的“知天命“的年纪要提前,以前是50退休,后来是40岁南下下海,再后来是35岁职场危机,到现在,快成了25岁到30岁的习以为常。

创业公司,增长可以掩盖所有问题。只要在增长,管理问题就不是问题。

人都要慢慢习惯社会不增长之后带来的分化前置。

再过十年会如何?恐怕从初中50%分流到不读高中就要开始分化了。

2

社会稳定分化的前置,带来的商业变化,以及上层的周期带来的问题的变化也是剧烈的。深处其中的人很难感受到,但只有隔代感知,才会明显感受到差异。

90后和00后虽然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往往一起做生意或者工作的维和感并不是很大,但再到05后就不一样了。

做生意创业赚钱,不能只待在自己一辈的舒适区里。经常去看年轻人做什么,顶着尴尬去看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想法思维,找到两代人的差异,无论是速度还是其他维度,都会反哺自己当下的感知。

稳定分化后,先是很多指标,然后是社会层面,然后影响到商业层面,然后通过商业层面影响社会。

都说房地产长期来看人口肯定撑不住,因为这一批房子到了20年房龄的时候,但估计那时候能买房的永远都会置换,买不起房的一辈子也买不起了,因为房子已经成了传承,土地绑架银行绑架房地产商绑着所有人上船后,价格就下不来了。分化的趋势,会带来更大的房地产的策略的不同的变化。

别去看宏大叙事,去看变化之后的市场,看指标。

上一轮货币化棚改后,房价暴涨。看这一轮,下半年为了5.5的指标,各地可谓是拼尽所能,就差买房子送贷款了。但受制于住房不炒的大锅盖下,放开幅度很难扩大,只能尽量往正确的生育率指引上下手,功过相抵。而已经放开的城市二手房挂牌量大幅上涨之后,目前价格还尚未走高。

而新的货币化棚改,郑州这种城市竟然直接用方票代替,“定向方票货币化棚改”,以前拿了钱想干嘛干嘛,后来拿了钱必须买房子但是买哪里都可以,这一轮棚改,直接告诉你必须拿钱买哪个楼盘的房子。去库存+去开发商压力+解决烂尾+棚改结束。

其实这些都是分化趋势一层一层传导的结果。分化导致生育率走低,进而导致价格难以普涨,住房不炒也是这种趋势下走进来的。而货币化棚改的“被迫定向”其实也是因为烂尾和开发商压力导致,这其实也是社会分化后带来的后果:因为只有好楼盘越来越贵越来越值钱,做不到90分的房子和60分价格差不多,开发商犯傻了才会去尽力做80分的。

而相对的,核心区域核心户型大幅度走高,而绝非像上一轮一样全区全市普涨,已经是分化趋势之后的大势所趋。这也是分化趋势带来的。

北京2020年的数据,同比和环比均排名第一的房子,不是刚需,不是刚改,而是核心区域大于144平的三房和四房户型接近15%,这还是在全北京60%为刚需房的情况下。

特大城市走过的路,新一线城市也必然要走一遍。未来这些一二线城市,最保值最值钱的必然是核心区域的3房和4房户型。

在这种分化趋势之下,房地产未来必将呈现更为极端剧烈的两极分化

二线以下城市,就算贷款利率降到0,估计未来库存也难以去掉,倒逼着二线城市合并联合和谋求新出路。

一线二线城市,也难以普涨,房地产市场要面临如何管理核心区域平层涨幅和拉动远郊地区和老破小的涨幅,还有画新饼开新区的速度和去库存开发商速度的比拼。

这就是未来5年到10年房地产的走势。上一波发生的事,下一波未必会发生。

3

上上周美联储一股脑75基点,下次继续75基点,加息节奏滚滚而来,至少持续到2023年底。

加息是为了应对通胀,但通胀的产生并非只因为宽松。上一波加息浪潮,是16年底开始,每次小步挪腾25个基点一直到19年的新冠源头开始。然后再20年,50,100个基点的大幅度降息带来了美国房产最大的涨幅,以及带来了巨大的宽松。

22年开始的这波加息只是更进一步强化美元强化收水以及妄图解决通胀。

上次加息周期,缓步挪腾之下,美股保住了,但是有些东西崩了。而这次加息,恐怕相同的周期下牺牲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日债,美股,中房,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大概率下这次急速的加息带来的恐怕是对欧洲地区的牺牲,欧洲很大概率会迎来2024年之前的整体性萧条,而美国本土自然有各种各样方式去降低通胀,加息周期只是第一步而已。

然而分化的时代又带来了更为分化的市场因子,剧烈加息周期也造成了数字货币市场的剧烈波动,而这正是社会分化机会变少之后新的风口和盘子。年轻人迫切想跳出给既得利益者打工努力白费的牢笼,去寻找新的破圈之路。

经济终究是要为社会服务的。每一次加息和宽松都会是新一波的加剧分化,房子,资本,工作,还有新泡沫。

4

与时间赛跑,赶在彻底分化前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兜底,让每一个人平摊痛苦成本和享受一定的躺平价值。从扶贫开始,到义务教育普及,再到职业教育地位上升,再到租赁同权,这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这个目的。

分化趋势除非有极大的变化,否则难以再稳固的社会中有任何变化。想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想明白这两年所有政策所有的指标和所有的落实。

每次宏观都有周期,但不要沉浸在宏观叙事的宿命感里不能自拔,更多的去关注当下生活和社会的变化,拉到5年,10年去看,很多困惑都将迎刃而解。

随着社会发展总有办法出现更多更多的措施和新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再出现新的问题就好了。

高考逐渐固化,大学毕业之后越来越不看学校而是看家庭积累怎么办?强制性中学开始55分流,让本身就没积累的去填补结构化社会分工,避免大学四年后陷入更大的焦虑。

房地产最后逐渐极端,贵的越贵,便宜的没人要怎么办?房地产税来均衡,还是不行?还有新的绑定政策,学区不管用了,未来医疗养老都可以绑定,就像如今谁也不知道二胎三胎政策竟然也能绑定购房资格一样。房子过了20年,完全可以地皮重新卖一遍,榨取增量换改善。

生育率不行怎么办?除了今年二三胎绑定购房资格外,未来完全可以绑定各种补贴,甚至是个人晋升,看护所名额,学区各种补贴,反正都是单身的人掏单身税。

加息周期汇率扛不住怎么办?逆周期一揽子工具还等着,在中央化金融体系中,可以采用的逆周期干预因子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完全可以和利率一样,从新搞一套新绑定LPR的方式出来。

每一个周期都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每一个周期也都会有新的策略去解决新的问题,在一代一代的“知天命”年纪的提前中,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正在和系数赛跑,跑赢了,躺平就很舒服了,跑不赢,那就去解决新问题。

所以每一代的宏大叙事,其实对应的都是不同的新问题罢了,就像一个程序,上线都是一堆bug,然后修bug,增新需求功能,再修bug,反反复复,每次加班就是每次周期,但每次加班做的事情也都有新差异。

5

最近看了好多这一届毕业生有多惨,大环境不好,岗位也不多,自己苦熬了四年(其中有三年是新冠历基本没咋体验过学校生活),出来后发现互联网下行,感觉什么都不好找工作。

然后往前推,这一届刚进入大学的高考生更焦虑,压力层层传导,大学还没毕业的up主的选专业视频都能百万点击,慢慢发现年轻人的知天命甚至已经过渡到高中毕业选专业。

不得不说这一届毕业生真的很难,而且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巨大压力的就业缺失,导致处于中间和中下层级的毕业生就业更难,定向爆破了。但好处是也许这也是未来和分化赛跑的年代里最好的一年。

理工科超越文科学校分数直线拉升了快6年,终于在今年毕业的时候问题集中爆发了。也许从今年开始,高考毕业后就报纯文科的曲线将经历一次巨大滑坡,比之前的曲线更陡峭。

毕业生也不得不把家庭作为单位进行整体猛攻,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未来的分化年代下,家庭占比越来越大,实在没有必要太把学校和学历当回事儿,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资源就去物尽其用,没资源,就去做能逐渐积累资源的工作,不在乎一城得失。

所以无论怎样,无论是否有编制,体制内和国企都成了最后的避风港,在企业里用纯商业模式打工在如今的年代更考验能力了。

也许这也是时代变化的另一个副作用吧。没资源没背景的毕业生,能否在毕业的前五年内选择一条能比别人更快积累资源的道路,而非努力,这将决定这一代人能否踏上赛跑的最后一趟列车。

再往后,就是赶飞机了。

安静的等待一切的到来,等待下半年房市的变化,等待下半年美联储的继续加息,等待数字货币市场的熊市,期待下半年疫情政策放开会恢复的a股市场,等待持续的分化和新的应对政策,会否比共同富裕更剧烈,会否比普惠中小型企业更粗暴,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自媒体698 - 专注湖北养殖和种植的农业信息综合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zmt698.com/177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86 0512 2434-3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308027819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